(图/文 软件工程研究所 郑明月)2025年2月27日,数宜信公司技术专家杨胜余老师受邀来到软件研究所,与学生们围绕“智变高效Deepseek与AI工具项目实战指南”展开深度交流与讨论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战案例解析与互动研讨,帮助学生掌握AI工具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技巧,探索Deepseek私有化部署及跨领域融合的创新路径。
讨论会伊始,杨胜余老师以智能文档处理、会议助手及数据挖掘等典型场景为例,结合企业实际办公经验,详细演示了Deepseek模型在提升办公效率中的关键作用。在智能文档处理环节,杨老师现场操作Deepseek对数万字合同进行语义分析与风险标注,原本需数小时完成的工作缩短至分钟级。针对智能会议场景,他展示了基于Deepseek的实时转录系统如何自动生成结构化会议纪要,并通过情感分析识别讨论焦点,引发学生对AI工具赋能团队协作的深入思考。
在私有化部署环节,杨胜余老师与学生展开技术问答与方案推演。针对某金融企业数据安全需求,师生共同设计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架构,从数据加密传输到模型权限管理,逐一探讨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。学生们积极提问,就部署成本、算力需求及后续迭代等问题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。杨老师强调:“私有化部署并非简单的技术迁移,而是业务流程与AI能力的深度重构。”
讨论会特别设置“Deepseek+X创意挑战赛”环节,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,围绕“财务风控”“教育评估”“人力资源”等领域,提出基于Deepseek的创新应用方案。其中,“Deepseek+教育”团队设计的个性化学习系统,通过分析学生行为数据生成动态学习路径,获得现场专家高度认可。杨胜余老师对各组方案逐一点评,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,探索AI技术与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。
为强化实践技能,讨论会安排了AI工具操作工作坊。学生们在导师指导下,利用Deepseek API完成智能报表生成、简历筛选等实操任务。针对操作中遇到的模型调优、数据清洗等问题,杨老师现场演示了参数调整技巧与预处理策略。参与学生表示:“通过实际操作,我们更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差异。”
在自由讨论环节,学生们就AI伦理、技术迭代及职业发展等话题踊跃发言。针对“AI是否会取代传统岗位”的疑问,杨胜余老师指出:AI不是替代者,而是赋能者。未来职场需要既懂业务逻辑又具备AI思维的复合型人才。他鼓励学生持续关注技术前沿,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此次讨论会通过“理论解析+实战演练+创意碰撞”的立体化形式,为学生搭建了与行业专家直接对话的平台。活动结束后,不少学生表示,通过参与此次活动,不仅掌握了Deepseek的核心应用技能,更对AI技术推动办公场景变革的潜力有了全新认识。未来,软件研究所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,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探索更多实践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