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研科研 > 教研动态 > 软件学院测试教研组开展AI赋能专业课程教学研讨

软件学院测试教研组开展AI赋能专业课程教学研讨

发布人:软件学院  发布时间:2025/6/4  来源: 本站  浏览次数:

(文/ 软件学院 宁华)202564日,软件学院测试教研组围绕“AI赋能专业课程教学”主题开展专题研讨。活动由李万伦老师主持,聚焦《软件测试技术》《软件自动化测试与分析》《软件性能测试与分析》三门核心课程,结合AI技术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场景、伦理边界及实施路径展开深度探讨。教研组通过“案例分享-工具演示-策略论证”三环节,系统分析了AI技术在测试需求解析、自动化脚本生成、性能瓶颈定位等教学环节的赋能潜力与风险,并形成课程改革方案2项、校企合作计划1项。

孔玲老师展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(LLM)开发的“智能测试需求解析工具”,该工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可将模糊的用户需求自动转化为结构化测试场景矩阵。在试点中,学生使用该工具后,需求分析效率提升40%,但唐丽波老师指出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对非结构化需求的理解能力下降,需通过“人机协同训练模块”加以平衡。

李万伦老师提出“AI梯度赋能”教学模型:低年级学生使用AI生成基础测试脚本(如Selenium脚本),高年级学生需对AI生成的脚本进行逻辑复审与优化。吴涛老师现场演示了“AI代码审查助手”,该工具可自动检测学生脚本中的断言逻辑漏洞,在试点中使代码缺陷率降低32%

针对性能测试教学中的复杂场景模拟难题,教研组计划引入“智能压测沙盒”。该工具可根据教学案例自动生成百万级并发压力测试环境,并实时输出资源占用率、响应时间等数据图谱。唐丽波老师表示,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通过可视化分析性能瓶颈的准确率从68%提升至85%,但需警惕AI工具掩盖底层原理教学的重要性。

谭凤老师指出,AI工具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,可能削弱学生的底层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。例如,《软件自动化测试与分析》课程中,过度依赖AI生成脚本的学生在手动设计边界值用例时错误率较传统教学组高22%

对此,教研组达成了建立“双轨评估体系”的共识,AI工具评分占比不超过50%,重点考核学生的手动调试、逻辑分析及创新设计能力。同时,开发“AI辅助阈值控制系统”,在低年级课程中限制AI使用场景,高年级逐步开放全流程协作,确保能力递进式培养。

最后,研讨会上形成了AI赋能测试课程实施初步计划,一是明确三类课程中AI工具的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。二是确定2026学年在《软件测试技术》《软件自动化测试与分析》中试点“人机协同教学模式”,设置AI辅助时长预警机制。三是拟立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,由李万伦老师牵头开展为期两年的追踪实验。